免费咨询热线:400-123-XXXX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2年)
来源: | 作者: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 发布时间: 2020-06-14 | 2484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一章 站在新起点,明确新目标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作为全国建馆较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遵循 “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理念,以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会大众 为己任,按照中央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落实国家文物局即将出台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0年)》,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下大力气加强红色文化内涵建设,显著提升办馆质量,将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努力做大做强,当好县级革命纪念馆事业发展领头羊角色,不断开创确山县红色旅游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节 形势分析

当今世界纪念馆格局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化多样性在纪念馆领域愈发凸显,红色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也更加紧迫。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收关之年,2021年即将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处在攻坚克难的时期,红色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民众的热切愿望。认真贯彻落中央提出的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必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着眼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坚持纪念馆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相协调、与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体系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衔接。为此,给纪念馆事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国家文物局出台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2年)》,对未来十年博物馆(纪念馆)事业改革发展将做出全面部署,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作为国家所有、全国建馆较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面临着国内同级革命纪念馆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必须按照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文博事业发展规划及纪念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2年)》,明确新任务,推出新举措,锐意创新,勇于开拓,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牢牢把握历史性机遇,集中力量加强全面建设,提升办馆质量,实施人才战略,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开创纪念馆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二节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纪念馆规律,坚持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先的原则,以办好竹沟革命斗争史陈列展览为主线,以提高管理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学术立馆、人才强馆、依法治馆、科技兴馆、使命荣馆”四大战略,以高素质人才队伍、高起点学术研究、高标准社会服务、高质量文物收藏“四位一体”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熏陶,不断增强公众服务功能,探索国有县级纪念馆健康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高起点、新跨越、超常规发展。

以发挥褒史育人功能,服务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题,是贯彻落实习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建设科学完善的收藏体系、学术创新体系、开放服务体系、制度建设体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学术建设为主线,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纪念馆的必然选择。学术研究是革命纪念馆的核心价值和本质属性。以学术建设为主线就是要把学术发展作为办馆立馆的基本导向,不断完善促进学术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促进学术发展的文化氛围,全面提升革命纪念馆在同行中的核心竞争力。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是实现革命纪念馆事业科学发展的总要求。质量是革命纪念馆的生命。提高质量,就是要着力提高人才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红色藏品的质量和水平,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产出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提供社会服务质量,全面提高革命纪念馆办馆水平。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进共识,加速发展;以学术创新研究为重点,大力推进思想、观念、机制等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为革命纪念馆的快速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深入实施开放办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广的思路加快推动改革创新。

 “十三五”期间,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突出抓好了六个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工作:

1、突出抓好了结构优化。结构优化是提高办馆质量和办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优化藏品结构、人才结构为重点,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纪念馆相适应的结构,从而强化了纪念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强了知识和公众服务职能,凸显出学术本质属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办馆质量,加快了科学发展。

2、突出抓好了队伍建设。人才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革命纪念馆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强化人才支撑,采取外出学习、专门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培育高层次人才,注重在具体工作时间中培养青年人才和团队精神,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坚持以岗择人,人岗相适,用人所长,各尽其才,构建了人才发挥各类人才主观能动性的高地。

3、突出抓好了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革命纪念馆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建设创新性研究型场馆的迫切需要。在提升革命纪念馆核心竞争力方面,坚持高瞻远瞩,统筹规划,抓住关键,重点突出,进一步优化了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建立起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和效益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办馆资源综合优势,力求办馆效益最大化。

4、突出抓好了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推动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需求。为此,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以开放胸襟谋发展、以战略思维布全局、以超前眼光看未来,全方位多层面推进开放办馆,在开放中推动全面创新,不断拓展与各级各类高校、纪念馆与社会科研机构的合作领域、丰富了合作内容、创新了合作模式、提高了合作质量。

5、突出抓好了精神凝聚。在全体员工中大力塑造共同价值观,增强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努力发挥和实践红色文化对内凝聚精神、对外引导社会的作用,把红色文化传承内化为员工爱馆敬业的崇高使命和保存红色文化遗产、推进社会发展的责任及引领时代进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第三节 发展目标

2021年将实施“十四五”规划,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奋斗目标是:以发挥褒史育人作用为重点,大力引进研究型人才,丰富馆藏,高质量开办公众喜闻乐见的红色陈列展览,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形成科学完善的人才体系、学术创新体系、开放合作体系、制度建设体系,进入并保持在国家一级纪念馆评估体系之内,基本建成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革命纪念馆,到2022年成为在国家和区域革命纪念馆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场馆,成为让普通公众喜欢、让员工引以自豪、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专家广泛认同的革命纪念馆。

下步的发展目标是:

馆藏数量年均递增5%,藏品及征集部门结构更趋合理。加大社会征集力度,尤其是加大近现代红色藏品征集力度,使之成为革命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有力支撑,使不同时代的藏品结构更趋合理。

员工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培育省内同行业有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12名,引进博士、硕士生13名,内部人才选拔、培养与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术研究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在馆藏红色文物研究、地方革命斗争史研究、红色史迹调查与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等方面研学成果数量明显增加,若干专题研究能够位居国内同行前列。学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生若干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

社会服务取得重大进展。在办好竹沟革命斗争史基本陈列的前提下,办好(含引进)红色专题展览,达到每年不少于新办6个有影响的红色展览(含引进),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完整高效的社教体系,服务社会的领域进一步拓展,每年进社区宣讲红色文化知识不少于6次,省级以上的讲解员大赛获得名次。定期举办公益性、知识性纪念馆讲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服务实施中原文化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贡献度大幅提升。

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依据纪念馆法律法规度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职能体系,学术研究推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专题展览推行策展人负责制,藏品征集推行部门结合制,实行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

第二章 注重红色文化内涵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按照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研究型革命纪念馆的奋斗目标,坚持传播红色文化与传承红色基因并重,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学术立馆、人才强馆、依法治馆、开放兴馆、使命荣馆战略,以高素质人才队伍、高起点创新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高水准红色收藏“四位一体”建设为抓手,形成科学完善的收藏体系、学术创新体系、开放合作体系、红色文化制度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5年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革命纪念馆。

第四节 藏品征集和管理上坚持“以红为主”,丰富数量,提高质量

红色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藏品收集、保护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办馆能力,判定发展潜力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砝码,革命纪念馆的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职能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受制于红色藏品的多少优劣、保护利用与修复水平。为此,必须坚持兼收并蓄,丰富数量,提高质量。

(一)继续加大红色藏品征集力度,丰富藏品数量

1、更新红色藏品征集固有观念,加强近现代红色文物、红色文化遗产以及当代社会各个领域重大事件物证资料的收藏工作。

2、拓展红色藏品征集范围,加强红色文化遗产实物载体和信息载体的收藏工作,启动当代红色文物征集工作,加大各门类有关红色艺术品的收藏工作力度。

3、完善确山县文管所出土文物移交管理机制,做好革命遗址发掘品的依法收藏保护,定期跟踪确山县文管所整理出土文物工作进展,及时将出土的红色文物列出清单提交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移交。

4、拓宽红色收藏渠道和途径,把捐赠作为革命纪念馆获得藏品的重要途径,强化与社会收藏群体的联系,鼓励社会收藏群体捐赠红色藏品或委托革命纪念馆保管利用,建立馆际红色藏品资源交流共享机制,通过依法调拨、交换、借用等方式,对革命纪念馆红色藏品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优化配置,提高保护利用效率。

5、制定科学完备的征集计划,落实县、乡两级政府文物专项征集经费,保证征集经费的持续与增加,每年递增经费10%。在做好日常化征集工作的同时,做好专项文物征集,利用新闻媒体、文物联络员等提供的信息主动征集,加强与社会其他部门合作,把征集工作和革命纪念馆宣传工作做到有机结合。

(二)加强红色藏品的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

1、依据藏品管理要求,全面完成馆藏文物(包括相关资料)的信息登记、录入、建档等基础性工作,建立革命纪念馆藏品数据库。

2、全面实施藏品保存、保护达标。强化预防性保护措施,实现藏品保存环境达标,改善藏品保存条件。

3、实行藏品管理现代化。启动馆藏文物数字化工程,稳妥推进物联网技术在馆藏文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创新安防保管模式。

4、加大文物保护硬件设备和文物保护修复设备专项经费投入,“十四五”期间,通过统筹安排、分批采购,逐步配备纸本/织物修复工作台、老化试验箱、净化工作台、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等一批30万元以下仪器设备,配套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的仪器设备,以满足馆藏文物技术修复保护工作需求。

第五节 展陈上坚持 “以人为本”,推陈出新,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示红色文化内涵的具体形式。前者体现本馆特点、常年开放,是灵魂所在;后者体现生机与活力,是革命纪念馆的魅力所在。尽管革命纪念馆是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场所,但公众选择参观革命纪念馆的标准与红色文化商品紧密联系,高质量、高品位的纪念性和文化性是对红色文创产品的基本要求,观众无论是参观展览和观赏每一件展品,都应当避免审美疲劳,让他们感受革命烽火,回归艰苦岁月。

(一)突出特色办好基本陈列,推精品,出佳作

办好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专题陈列。在全面掌握红色藏品信息的基础上,必须立足实际,着眼大势,突出特色与个性,推出精品陈列,让观众看的清楚、听的明白,从而达到教育人、启迪人、振奋人、鼓舞人的教育效果。

(二)举办原创性临时展览,引进高品质临时展览

1、每年自办原创性展览2个以上,在充分利用红色藏品举办展览基础上,推出高品位巡展览到兄弟馆交流。

2、积极合作办展,探索非政府投资办展路子,继续为合法的红色收藏家提供展览平台,每年举办合作类展览数量达到3个以上。

第六节 社教上坚持政治性与特色性有机结合,发挥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是革命纪念馆的第一功能,陈列展览作为体现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载体,其价值必须通过社会教育实现。革命纪念馆是终身的社会教育机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纪念馆全球化趋势,为革命纪念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同时也对革命纪念馆发挥好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突出政治性、突出特色性、把握时代性、富有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教育功能。

(一) 做好藏品、展品介绍,增强社会普及工作针对性

1、办好网站红色藏品鉴赏栏目,对重要红色藏品分类介绍。不断丰富红色藏品文字介绍内容,做到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同时,运用云上纪念馆、虚拟三维动态演示等互联网技术,让观众了解红色藏品。

2、运用云上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等现代科技手段,传播红色藏品和展览信息。

3、启动宣传工程,与报刊、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利用建馆和建党纪念日等,开辟红色藏品介绍专栏,图文并茂介绍红色藏品,适时开展镇馆之宝评选活动,增强红色藏品的吸引力,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4、利用举办临时展览时机开设专题讲座,结合展览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启迪教育观众。

(二) 专职讲解员队伍专业化,义务讲解队伍员全面化

1、调整现有社教部成员,招聘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3名,充实到社会教育部从事讲解工作。

2、在讲解员队伍中持续开展“展厅当好讲解员、办公室当好研究员、图书资料室当好保管员、接待室当好服务员、文物库房当好修复员、观众中当好宣传员”六大员活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造就复合型讲解人才,对在全国、全省讲解员大赛中获奖者办理合同制聘任手续,实行分级管理和按贡献定薪酬制度。

3、建设高素质志愿讲解队伍,完善志愿者章程,扩大中小学生在志愿讲解队伍中的比重,发展中小学生志愿者20名,大力借鉴刘少奇同志故居纪念馆、河南省博物院强化志愿讲解队伍管理的经验,创造性地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

4、推行全员讲解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全体在编人员尤其是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为观众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第七节 大力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增强经济实力

革命纪念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整体特征为非盈利。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活动都与经济效益无关,加快发展不烦除依靠财政资金和社会捐助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根据观众需求开发商业性红色文化产品,以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

(一)发挥好河南省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的作用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景区是河南省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的主要节点,也是河南省首批红色教育基地。为此,必须牢固树立“以政治和社会效益为先,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发展理念,坚持我有人无,人有我优的开发思路,着力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广开创收渠道。

(二)大力开发设计创意文化产品

1、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在开发《红色竹沟邮票珍藏册》、首日封、纪念币和刘少奇大型磁盘等文化创业产品的基础上,以红色资源为依托,把握红色旅游发展趋势和观众消费需求,采取借舟出海,借鸡下蛋等方法,与红色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系列红色文创产品,实现互利双赢。

2、结合推出的巡回展览和临时展览,超前谋划,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开发文创纪念品,通过文创产品的销售,强化教育效果。同时,保护好文创产品的知识产权。

3、对引进的展览,本着合作双赢的原则,提出创意计划,既出版销售精品图书,又开发系列物美价廉的纪念品,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八节 加强革命纪念馆学术研究工作,提升研学水平

当前和今后,革命纪念馆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服务社会、引领红色文化潮头的发展方略,加快建立以高水平学术平台为主体,以政治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学术创新为重点、制度创新为保障、管理创新为推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研学上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在全省和全国同级革命纪念馆中的地位,推动红色学术和文物研究的跨越发展,力争发表一批具有权威性、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学术论著,实现学术研究竞争力跃居国内同级馆前列。

(一)聚焦藏品研究,提升藏品研究水平

1、加强对各类革命文物的研究,以现有馆藏红色文物为基础,深入研究红色竹沟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史、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放到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中去发掘新的闪光点,努力让文物佐证历史,走进观众心中。

2、开展藏品数字化技术研究,在利用藏品管理软件建立藏品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可移动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利用5G信息平台强化藏品的管理和展示应用。

3、在强化藏品传统技术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藏品数字化保护,加强文物技术保护中心建设。

4、在全面掌握藏品现状的前提下,分批分期开展藏品修复工作,使濒临腐蚀的木质、铁质、纸质、丝质、棉麻等门类文物得到维护和修复。

(二)加强革命纪念馆展陈工作研究,提高陈列展览水平

1、启动革命纪念馆陈列项目研究工程,以陈列工作为重心,用项目带动开展陈列内容研究和展示手段研究。

2、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制定观众喜闻乐见的临展计划。通过调查红色馆藏资源和建立馆际交流合作机制,深入研究红色展览选题,精心论证展览内容,精心制定能产生较强感染力、震撼力的系列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方案。

(三)把研究观众作为重点,加强革命纪念馆宣传教育工作研究

1、以观众为需求中心,与黄淮学院旅游专业联合开展观众参观规律研究,凡举办陈列都开展观众调查研究,形成观众调查报告。对自办的临展和巡展,面向观众调查评估;对引进的展览的调查评估率达60%上,从而掌握观众参观需求,矫正陈展工作思路,增强展览的针对性,强化社会教育效果。

2、启动革命纪念馆社会教育研究工程,与社会力量密切合作,突出抓好以下选题的研究:(1)革命纪念馆与社区互动;(2)观众的学历、年龄等构成;(3)革命纪念馆与学校;(4)革命纪念馆与现代社会;(5)革命纪念馆与满意度评估;(6)革命纪念馆与环境教育,(7)革命纪念馆教育与收藏策略;(8)革命纪念馆教育与陈列展览。在此基础上,不定期举办区域性、全国性的革命纪念馆社教专业研讨会,公开出版学术论文集,研究人员在《中国博物馆》上每年至少发表两篇学术研究论文。

第三章 保障措施

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公众对红色文化需求将迅速增长。为此,提供红色文化产品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建设新时代道德规范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地。革命纪念馆必须强化保障措施,在管理体制创新、运行经费增长、职业道德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相得益彰。

第九节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一)按照现代纪念馆制度规范管理

1、建立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理事会(或董事会),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参与管理,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同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民主化程序,保障馆长依法行使职权。在此基础上,推行监事会制度。

2、建立健全馆务公开制度,接受全体员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形成依法办馆、自主管理的局面;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馆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业务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研学方面的重大政策出台前广泛征求意见,倾听学术委员们的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领导层的科学决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能。

4、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入量化指标和目标管理模式对业务人员进行考评,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5、改进现有的“逢进必考”的管理办法,依据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创新管理体制,扩大和落实用人自主权,发挥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主体作用。

6、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人才培养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制度,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依靠人才兴馆。

7、完善中层管理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大胆尝试公推直选等干部选用方法,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干部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全面推行录用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和合同管理制度,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8、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员工考评制度,完善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实绩重点,考出干劲和正气。

(二)创新纪念馆各项管理机制

1、制定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工作运行机制。

2、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德才和实绩为导向,以考评结果运用为保障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对人才不求全责备,注重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

3、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坚持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4、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完善人才奖励办法。

第十节 加强从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指具有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员工。

人才是革命纪念馆诞生、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革命纪念馆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必须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造就敬业爱岗,干事创业的人才队伍,依靠人才兴馆已成为必然。

把传承好红色基因作为既定目标和任务,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高瞻远瞩,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馆之路,做到超前规划,高瞻远瞩,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工作新局面。

(一)确保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1、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期间,高技能人才占业务人员的比例达30%,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

2、努力造就一批拔尖人才队伍,注重在青年人才中培养拔尖人才,在年龄、学历、知识等方面形成梯次结构。2025年,各类技术职称高职人员总量达到3人。

3、围绕创新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文物鉴定、文物保护、藏品保管、公众服务、红色历史、佐证文物、展陈策划、艺术设计等重点领域,采取专门培训、外出学习、以会代训等形式,帮助他们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十四五”期间,全体员工年参加培训不少于3次,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大力引进重点领域紧缺人才

1、实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引进力度。2025年,引进文物鉴定、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研究、文创产品开发经营等人才4人;在藏品保管、公众服务、陈列设计等专业领域培养急需人才5人,人才队伍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知识和年龄结构等更趋合理。

2、优化专业部门设置,加大学术研究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3、出台激励措施,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宽松的环境。